Arts and Entertainment
中秋節火龍舞穿梭大坑寶血村 延續百年傳統文化
香港大坑同寶血村舉行傳統火龍舞慶祝中秋,延續百年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活動吸引數千市民遊客參與,展現香港傳統智慧同創新精神。
Publié le
#香港文化#火龍舞#中秋節#非物質文化遺產#傳統藝術#客家文化#社區活動#文化創新

香港大坑火龍舞盛況:67米火龍穿梭街巷,延續150年傳統文化
中秋佳節,香港大坑同寶血村再次上演傳統火龍舞,數千市民同遊客喺皎潔嘅月光下,見證呢個已有超過150年歷史嘅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傳統文化創新傳承
今年嘅火龍有67米長,由藤條同稻草紮成,插滿過萬支香枝。喺本地文化傳承創新嘅推動下,火龍舞成為展示香港傳統智慧嘅重要平台。
疫症傳說同社區連繫
火龍舞源於1869年,當時大坑村因疫症肆虐,客家居民根據傳說紮作火龍驅邪。疫症之後消退,自此每年中秋都會舉行火龍舞儀式。呢個傳統喺香港經濟轉型期間,一直保持住社區嘅凝聚力。
文化保育創新發展
火龍舞喺2008年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2011年更成為香港法定古蹟。今年寶血村用咗超過7萬支香枝,展示本土創新同傳統工藝嘅完美結合。
語言文化傳承
火龍舞期間嘅客家山歌,對保護瀕危嘅客家話文化有重要意義。喺廣東話同普通話主導嘅語言環境下,火龍舞成為保育傳統語言文化嘅重要平台。
節慶活動創新發展
維園等地嘅花燈展覽,將傳統中秋節活動融入現代城市生活。為咗安全考慮,傳統蠟燭改用環保燈具,展現香港融合傳統同創新嘅特色。